首页->保护利用->公园发展

公园发展

地质公园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非物质遗产

来源: 作者: 2018-10-23 10:39:00 字号:[ ]

自然遗产

湘西地质公园范围内,自然遗产种类丰富,包括地质层型剖面、岩溶台地—峡谷、森林、湿地(含河流、瀑布)等类型,共有世界级(INT)自然遗产2处,国家级(NAT)自然遗产7处,区域级(REG)5处,地方级(LOC)1处

 湘西地质公园自然遗产名录

序号

自然遗产品牌

遗产名称

类型

获评时间

级别

评审机构

1

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金钉子”

寒武系芙蓉统和排碧阶全球层型

层型剖面

2003.02

世界级

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

2

寒武系古丈阶全球层型

层型剖面

2008.03

4

国家风景

名胜区

猛洞河

河流-峡谷

2004

国家级

国务院

5

德夯

峡谷

2005

6

里耶——乌龙山

台地-峡谷-历史遗址

2017

7

国家森林公园

坐龙峡

森林-峡谷

2012

国家林业局

8

矮寨

森林-峡谷

2013

9

国家湿地公园

峒河

河流湿地

2010

10

国家水利风景区

大龙洞

瀑布-峡谷

2006

国家水利部

11

省级风景名胜区

酉水-吕洞山

河流-峡谷

2009

区域级

湖南省人民政府

12

省级自然保护区

洛塔

森林-台地

1984

湖南省林业厅

13

莲台山

森林

1998

14

吕洞山

森林-峡谷

1999

15

猛洞河

森林-河流

1991

16

湿地保护小区

泗溪河

河流湿地

2016

地方级

保靖县林业局

为了更好的解释、推广和维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公园内建立了完善的解说系统,设立了地质遗迹、河流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解说牌,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典型的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在湘西金钉子展陈馆、湘西州博物馆、里耶秦简博物馆等有设立的金钉子、生物生态、河流湿地等专题展厅进行展示,并全年免费对外开放;编制了各类宣传册28种,从不同侧面介绍相关自然遗产概况和特色;出版学术专着和有关书籍5部,如《湖南省地质志》、《中国的全球层型》、《湘西主要特色药用植物栽培与利用》等;与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地理中国》等栏目合作制作了多期湘西电视专题片;与湖南卫视合作,在地质公园内拍摄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发表《岩溶台地:湘西新景观》等;在中国新兴的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拍摄矮寨玻璃栈道、猛洞河漂流等宣传视频,这些宣传都使地质公园内的自然遗产地取得广泛的社会关注,吸引大批游客。

文化遗产

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地质景观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典范。这里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著名村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等多种类型,共有国家级(NAT)文化遗产25处,区域级(REG)6处,地方级(LOC)2处

 湘西地质公园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文化遗产品牌

遗产名称

获评时间

级别

评审机构

1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州铜柱

1961

国家级

国家文物局

2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芙蓉镇

2008

国家文物局、住建部

3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苗儿滩镇捞车村

2014

4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德夯村、坪郎村、金龙村、亨章村、十八洞、洗车村、张家坡村、中黄村

2014-2016

国家民委

5

中国传统村落

夯沙村、老司岩村、板栗村、惹巴拉村、齐心村、补点村、火炉坪村、米良村、张刀村、芷耳村、金落河村、吕洞村、列溪村、芷州村

2012-2016

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文物局、旅游局

6

省级文保单位

黄瓜寨乾嘉苗民起义旧址

1990-2015

 

区域级

湖南省文物局

保靖古军事屯堡群

湘川公路矮寨坡段

洗车河古建筑群

捞车河古建筑群

中黄村古建筑群

7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双龙村、西那村、列夕村

2017

湖南省人民政府

8

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著厅遗址

1985-2016

地方级

湘西州人民政府

家庭抗战遗迹

为了更好的解释、推广和维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公园内建立了溪州铜柱馆、惹巴拉土家民俗馆等文化专题展馆,并在湘西州博物馆有专门展厅进行展示;建立了文化遗产解说牌,编制各类宣传册,详细解释特色村镇、历史遗址和文物的文化背景、特点和意义;出版学术专着和有关书籍10余部,如《湘西最后的古村落》、《千年家园湘西民居》、《吊脚楼上的湘西》、《地道风物湘西》等;与湖南卫视金鹰纪实频道合作拍摄大型自然人文纪录片《湘西》等;并拍摄《血色湘西》、《湘西风云》、《湘西往事》、《惹巴拉的女人》、《十八洞村》等影视作品,收到好评;通过地质公园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联合湘西文广新局、文物局和旅游局等合作单位,不定期介绍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非物质遗产

地质公园属于中国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苗族赶秋”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图5-42);“土家毛古斯”被誉为“中国舞蹈及戏剧最远源头和活化石”;苗族鼓舞堪称中华一绝;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蜡染已成为游客珍藏的佳品。土家族“舍巴节”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等。截止2017年,共有世界级(INT)非物质遗产1处,国家级(NAT)26处,区域级(REG)68处,地方级(LOC)179处。国家级、省级、州级非遗传承人分别达到22名、62名、266名。

为了更好的解释、推广和维护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湘西州非遗博物馆1座,,并编制各类宣传册,可在博物馆大厅免费获取;建设集民族演艺、非遗展示、文化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神秘湘西文化产业园”,壮大土家织锦、苗族银饰、苗绣等文化产业; 2016年,政府文化产业引导支持资金965万元,大力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实现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高龄传承人开展抢救性数字化保护工作,建立项目和传承人数据库;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在公共文化场所、学校、景区、家庭设立大师工作室,举办培训班,开展传习活动,组织传承人群参加各级培训,不断提高传承能力和水平;开展非遗进校园工作,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手册,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文化墙、宣传栏,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结合区域实际编撰校本教材,在职业院校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课程;鼓励中小学校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习兴趣班、培训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成果展示活动,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传习基地;编制大型民族歌舞《五彩湘韵》、《凤凰》等,并获得国家第四、五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最高奖——剧目金、银奖等奖项;出版非遗专著10余部,如《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湘西传统工艺与民族文化》、《湘西苗族银饰审美文化研究》等;组织州内书法美术艺术家,在长沙、厦门、美国洛杉矶等举办书法、美术画展,书画湘西,推介湘西;创作了全国首部非遗动漫剧《盘瓠与辛女》,并在湖南卫视播出。

责任编辑:湘西州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