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貌遗迹
公园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大斜坡地带,广泛分布厚层、质纯的寒武系、奥陶系和二叠系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公园总面积的73.41%。在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下形成一系列岩溶台地、峡谷、石芽、石林、峰丛、溶丘-洼地、洞穴、天生桥、穿洞、漏斗、天窗、伏流-盲谷、岩墙-岩柱等,尤其是红石林和切割高原型台地-峡谷群,是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红石林是公园内科学价值突出、具有全球代表意义的岩溶地质遗迹。成片分布于酉水和猛洞河两岸的斜坡上。奇特优美的造型与组合、丰富多样的表面溶蚀形态、鲜艳而变幻多端的色彩,成为岩溶石林景观中独具特色的一种类型。园区红石林面积84km2,柱体数量1000多个,平均柱高10-30m,分布面积和景观规模世界第一,被称为“红石林博物馆”,是研究红石林发育与演化的模式地。
洛塔岩溶台地整体为一个孤立的向斜台地,面积82km2,海拔1000~1437m。台地上溶丘洼地、漏斗与洞穴强烈发育,已发现溶洼漏斗106个,大小溶洞314个,分布密度达 3.83个/ km2,构成独立完整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是世界溶洼漏斗和洞穴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整个向斜台地峰丛洼地、石芽-石林、伏流-盲谷、天窗-洞穴、峡谷-岩柱、河流-瀑布等组合地貌类型多样,被誉为“中国南方岩溶台地的典型代表”。其中,杉湾石林、五虎赶六羊石林、溪沟石林连片分布,出露面积10km2,是全球亚热带剑状石林的杰出例证。
峒河峡谷群从云贵高原边缘脱离切割而出,是由德夯峡谷、龙洞河峡谷和燕子峡谷3条巨大峡谷及30余条中小峡谷组成的峡谷带。长达110km,谷深300-500m,峡谷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气势之雄伟,世属罕见。峡谷内流纱瀑布、指环瀑布、大龙洞瀑布、尖朵多瀑布等从陡崖凌空飞泄,气势磅礴;天问台、姊妹峰、盘古峰等岩墙-岩柱群,造型奇特,宛若人间仙境;吕洞山穿洞、月穿岩穿洞,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公园内岩溶洞穴也十分发育,以屋檐洞、观音洞、雷公洞、天鹅宫等洞穴为代表,洞道长100m至10000m不等,洞内次生化学沉积物,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石珊瑚、石珍珠等密集发育,对研究洞穴成因、洞穴发育演化、洞穴水文、洞穴生物、洞穴沉积物、洞穴空气、洞穴旅游、洞穴医疗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园区涵盖了中国南方亚热带岩溶地貌类型的完整系列,地表-地下水文地貌系统协同演化,不同时间和空间序列的地貌组合丰富多彩,岩溶台地、多级夷平面和地下河洞穴系统,记录了新生代新构造运动地壳快速抬升的地质历史,是云贵高原边缘斜坡地带切割、分离、解体演化过程的突出例证。
园区重要岩溶地貌景观
序号 |
地质遗迹名称 |
简述 |
遗迹级别 |
1 |
德夯大峡谷 |
峡谷主体长约19km,宽1.5~3.5km,呈“箱”型,峡谷呈脉网状排列,多为北东-北北东走向,谷深300-500m,峡谷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气势之雄伟,世属罕见。 |
世界级 |
2 |
古丈红石林 |
出露红色碳酸盐岩地层厚度166-206m,由1000多个柱高10~30m的红色石柱组成,分布总面积84km2,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 |
世界级 |
3 |
洛塔岩溶台地 |
整体为一个孤立的北东向向斜台地,面积82km2,海拔1000~1437m。台地上溶丘洼地、漏斗、洞穴和石林强烈发育,构成独立完整的岩溶水文地貌系统,是中国南方岩溶台地的典型代表。 |
国家级 |
4 |
峒河峡谷 |
峡谷长约22.5km,总体走向北东,谷底宽120~310m,深100~120m,与破碎的岩溶台地交织分布,平均每一平方千米发育峡谷0.9km,是目前已发现的发育最密集的岩溶高原脉网状峡谷群。 |
国家级 |
5 |
德夯岩柱-岩墙群(姊妹峰、驷马峰、椎牛柱、椎牛花柱、腊梅林、盘古峰、画屏峰、天门画壁) |
海拔600-800m,平均小型岩柱柱高约40m,直径约15m;大型岩柱柱高约60m,直径约20m;岩墙一般长约20~150m,厚度约15~100m。 |
国家级 |
7 |
天问台 |
位于德夯峡谷内,海拔530m,典型的切割型岩墙,长150m,厚3~12m,是正在发育的岩墙—岩柱的典型代表。 |
国家级 |
8 |
靛房向斜谷地 |
向斜成山,但核部依然保留原始谷地形态,面积213km2 |
国家级 |
9 |
双龙岩溶台地 |
双龙岩溶台地面积186.4km2,海拔800~1000m,是园区最密集的溶丘洼地分布区,溶丘洼地平均发育密度2.3个/km2。 |
国家级 |
10 |
禾库岩溶台地 |
禾库—雅酉岩溶台地面积186km2,海拔680~1200m,本身为云贵高原边缘向沅麻盆地延伸部分,被峒河峡谷群沿多组断裂带和次级断裂溯源切割,破碎解体程度较高。 |
国家级 |
11 |
酉水峡谷(古丈-永顺段) |
峡谷长16.3km,宽200m,深110m,近东西向展布,“箱”型谷。 |
国家级 |
12 |
猛洞河峡谷 |
峡谷长约42km,谷深一般150-200m,最深可达400m以上,峡谷呈“V”字型。 |
国家级 |
13 |
坐龙峡 |
线型峡谷,峡谷全长6.5km,平均深度80m,最深处可达100多米,宽窄不一,平均宽度3-5m,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 |
国家级 |
14 |
绿绿河峡谷 |
峡谷长11.8km,谷深285m,谷宽200~400m,北东向展布。 |
国家级 |
15 |
大峰冲峡谷 |
峡谷长4.5km,谷深230~370m,谷底宽180-220m,谷肩宽300-410m,峡谷形态总体呈开阔的“V”字形,有多级裂点瀑布和多条支谷,体现溯源侵蚀特征。 |
国家级 |
16 |
金龙大峡谷 |
峡谷长4.km,谷深275~380m,最窄谷宽550m,最宽谷宽1.3km,岩墙-岩柱和破碎台地十分发育,金龙陡崖一侧发育雷公洞洞穴悬瀑。 |
国家级 |
17 |
金洛河峡谷 |
峡谷长约2.7km,总体走向近东西向,谷底宽30-60m,峡谷两侧山体陡峭,谷深150-300m。 |
国家级 |
18 |
大龙洞峡谷 |
北西西向箱型峡谷,谷长1km,谷深320m,谷宽400~950m,发育大龙洞瀑布。 |
国家级 |
19 |
小龙洞峡谷 |
长约7.6km,谷深293~420m,总体走向近南北向,谷底宽50-230m,两侧山体坡陡,比高180-260m。 |
国家级 |
20 |
十八洞峡谷 |
长3.4km,宽50-800m深330m,谷坡陡峭,谷底无水流,峡谷呈深切“V”字型。 |
国家级 |
21 |
坪冲峡谷 |
长约9.2km,总体走向北东。谷底宽30-80m,峡谷两侧山体坡度35°-55°,峡谷深200-300m。 |
国家级 |
22 |
浪柏溪峡谷 |
长约8.8km,总体走向北东。谷底宽40-150m,峡谷两侧山体坡度25°-45°,部分地段两侧为陡崖,谷深150-240m。 |
国家级 |
23 |
大烽冲岩墙-岩柱群 |
位于吕洞岩溶台地外围,岩墙一般长21~140m,厚约32~108m,岩柱一般高约13~50m,柱径18~67m,岩柱最高48m。 |
国家级 |
24 |
燕子峡岩墙-岩柱群 |
燕子峡谷边缘岩墙—岩柱,岩墙一般长75~320m,厚约35~78m,岩柱一般高约30~50m,柱径7~43m,沿垂直节理分离崩塌而成。 |
国家级 |
25 |
夯腊岩墙-岩柱群(妙笔生花) |
海拔520-700m,岩墙一般长31~86m,厚约13~102m,岩柱一般高约24~73m,柱径3~60m,沿崖壁陡立、上粗下细,峰高约600m。 |
国家级 |
26 |
列夕红石林 |
面积3km2,地形坡度约15°,溶沟发育,单个石柱呈簇状或剑状,高3.5m-4.0m。 |
国家级 |
27 |
克必红石林 |
面积5km2,溶沟发育,单个石柱呈簇状或火焰状,高3.5m-4.0m。 |
国家级 |
28 |
洛塔石林 |
面积约10km2,石柱分布密集,单个石柱最高20m,一般5~10m,直径1~3m |
国家级 |
29 |
雅酉红色溶丘群 |
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老人山、黄瓜山等山顶,由大湾组红色瘤状灰岩组成,厚100~150m,局部发育石芽;下部为红花园组亮晶灰岩漏斗群,呈大面积连片分布。 |
国家级 |
30 |
鸡婆岭天生桥 |
溶丘型天生桥,桥内径高约40m,宽约15m,跨度35m,拱孔呈倒“U”型。 |
国家级 |
31 |
吕洞山穿洞 |
岩墙型穿洞,由两个小型穿洞组成,形似一个“吕”字,海拔970m,宽20m,高约50m,洞长115m。 |
国家级 |
32 |
月穿岩 |
岩墙型穿洞,洞宽10m,高约8m,长32m。 |
国家级 |
33 |
灵洞天窗群 |
由3个天窗组成,一般深42~123m,窗口直径一般为24~73m,规模最大的天窗为灵洞天生桥南侧天窗,深123m,直径73m,有瀑布从窗口一侧飞流直下,汇入灵洞地下河中。 |
国家级 |